
RCEP區域概況、RCEP小檔案、RCEP談判進程(圖片來源于臺灣中時新聞網) 歷經八年長跑的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議”(RCEP),終于在15日簽署。RCEP誕生具有多重深遠意義,除了重塑全球經貿格局,也撼動各國產業供應鏈及企業布局,并推升成員國之間的政經關系。 從地緣政治來看,被視為主導RCEP的中國當是最大受益者,其接收美國退出“跨太平洋伙伴協議”(TPP)后在此區域留下的權力真空,增添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實力。 大陸GDP占RCEP約55% RCEP成員國的GDP占全球32%,貿易額占29%,成為國際最具影響力的FTA。其中中國GDP占RCEP約55%,無疑會在RCEP扮演主導角色。 從中國與RCEP成員國互動看,中國與東協10國的關系最受矚目。2000年,中國與東協貿易額僅占其對外貿易8.3%,但2001年中國加入WTO及2010年中國-東協自貿區生效啟動后,強化雙方經貿互補關系,這階段不但中國經濟快速起飛,東協的產品不斷出口供應中國工業與民生,區內各國經濟得到明顯改善。 東協躍中國最大貿易伙伴 此外,中國在2013年提出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因東南亞為“海上絲路”要沖,成為中國加強投資與貿易的重點區域,更進一步提升雙邊的關系。2020年前三季,東協已超越歐盟、美國,首次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。RCEP成立后,在關稅減讓、手續減化及中國鼓勵擴大進口以調整產經結構下,雙方關系將更上層樓。 RCEP另一重要觀察指標是中日韓經貿關系。早在2002年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就決定推動中日韓自貿區,但因二戰歷史和主權等問題使三國關系跌宕,談判進展緩慢,至今仍因日韓半導體出口問題卡關。不過在RCEP簽署后,由于中日韓三國均為成員,或可借由RCEP框架推進中日韓自貿區,一旦該自貿區建立,以這三國的經濟實力看,亦是不容小覷的FTA。 中新澳經貿關系可望改善 再從中國與新(新西蘭)澳關系看,美國總統川普執政四年采取與中國對立戰略,新澳做為“五眼聯盟”成員,選擇站在美國這邊,與中國關系急轉直下,尤其過去與中國經貿緊密的澳洲,經濟受到很大沖擊。在新澳加入RCEP之后,由于又值美國可能政黨輪替,或能開啟中國與新澳改善經貿關系的一扇大門。 然而,RCEP看似形勢大好,但也激起其他國家警惕,譬如日本聯合澳洲、印度推動供應鏈韌性倡議(SCRI),希望降低對紅色供應鏈與中國市場的依賴。RCEP的誕生,同時也預告了區域經濟體間的結盟對抗正拉開序幕。 來源:臺灣《工商時報》 李書良
責任編輯:李欣 |